智能合约时代的律师

在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经济主体寻求实施新的方式来完成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交易。的确,虽然商人每天都在追求交易的快速完成,特别是在市场中提供和需求的不同产品或服务的买卖,但法律安全和信任一直是商业世界中的重要议题,且这些议题促使了新需求的出现,而“智能合约”或“Smart Contracts”这一概念似乎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。
传统上,进行各类交易时,例如房地产买卖,买方和卖方需起草一份书面文件,在文件中规定所有交易条款(如售卖价格、不动产的识别、支付方式等),这些条款规范合同的执行。
在签署这些传统合同时,通常各方会达成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争议的方式——通过调解、仲裁或法院解决——并且约定解决争议的地点以及适用的法律。为了确保法律的安全性,这些合同往往需要经过合法化和/或公证。
然而,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——这一趋势日益普遍——用户并没有完全摆脱诈骗风险,或者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,在许多情况下,解决这些争议非常繁琐,还要承担高昂的费用。
智能合约(Smart Contracts)作为电子商务的新兴工具,预计将成为未来经济交易的重要手段,而所有律师都需要对其有所了解。
在这个背景下,智能合约被定义为两个或更多方之间的协议,用于进行经济交易,区别于传统合同的是,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的。 换句话说,这些协议并非以纸质文件的形式书面化,而是以数字化、计算机语言(编程代码)的形式进行编写,这使得当某一条款或协议达成时,义务将即时、自动地得到执行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智能合约,可以将其与自动售货机做类比。当买方想要购买一块饼干时,投入相应的钱后,自动售货机便会自动弹出饼干;也就是说,提供饼干的一方和购买者之间有一个协议,当买方支付款项时,机器自动履行交付饼干的义务。
智能合约亦是如此。这些条款通过编程代码编写,当某个约定的情况发生时,义务便会立即执行。通过区块链技术,这一过程得以实现,区块链技术最初与比特币的使用有关,但其用途远不止于此。
实际上,与传统合同中的买卖合同订立与执行过程不同,智能合约中,双方不需要编写纸质合同、在公证员前合法化并登记在公共注册机构,而是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平台,在计算机语言中编程每一条条款,使得当买方支付完全部售卖价格时,例如,公证文件便会立即注册到公共注册机构,或者反之,如果买方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约定款项,系统会自动执行约定的处罚,而无需公证员、登记员等中介机构,也不需要争议解决机制。
区块链可以定义为一种数字网络,允许以加密方式存储信息记录,这些记录被称为区块。每一个区块与前一个区块相连接,形成一个区块链。学术界和专家们将区块链技术比作用于会计操作的总账,唯一的区别在于它不由一个或多个人员监管,而是由使用该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。这使得如果有人试图篡改某条记录,必须同时篡改每一台计算机中的记录以及所有区块中的信息。
如果你是律师或法律专业的学生,未来你需要了解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,因为预计传统的合同形式将会逐渐被淘汰,不再需要公证员、仲裁员、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员的介入。
作者:Fernanda Zevallos – 企业法与知识产权专家
律师事务所:OMC Abogados & Consultores
本文也已发布在以下网站:
